<<  < 2011 - >  >>
1 2 3 4 5 6 7
8 9 10 11 12 13 14
15 16 17 18 19 20 21
22 23 24 25 26 27 28
29 30




  萧长华,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大师,出生于1878年,1967年病故。艺名宝铭、号和庄,祖籍江西新建,祖辈客籍江苏扬州,生于北京。伯父永寿,艺名小兰,是咸、同年间著名的昆旦;父亲永康,艺名镇奎,是与程长庚、卢胜奎、杨月楼等同期的著名丑角演员。他9岁入北京琉璃厂东门百花园青云书屋读书,11岁与兄长荣投师菊坛名宿徐文波(承瀚)门下,后又师从周长山、曹文奎、周长顺、裕云鹏学老生、老旦及文丑,12岁在三庆班演娃娃生,15岁后专工丑行,为名丑宋万泰的关门弟子。

  萧长华长期和谭鑫培、王楞仙、何桂山、黄润甫、金秀山、刘鸿升、龚云甫、杨小楼、梅兰芳、徐碧云、筱翠花、马连良、孟小冬、金少山、尚小云、谭富英、奚啸伯、张君秋、言慧珠等名匠同台献艺,为同行所敬仰,并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饮誉大江南北。

  萧长华的代表剧目有:《群英会》、《审头刺汤》、《乌龙院》、《法门寺》、《女起解》、《盘关》、《四郎探母》、《选元戎》、《连升店》、《请医》、《荡湖船》、《绒花计》、《荷珠配》、《小上坟》、《小过年》、《打刀》、《打灶王》、《打杠子》、《十八扯》、《探亲家》等。

  萧长华继承并发展了丑角表演艺术的传统,创造了即诙谐又含蓄、即风趣又脱俗的表演风格。其特点是强调按人物性格和剧情戏理来塑造人物,逗哏、打趣要恰如其分。萧长华嗓音清脆洪亮,念白爽利流畅,吐字清晰明快,尤善韵白、苏白,唱念富于音乐性和韵味美,身段作派细腻简洁、灵活大方,表演以形传神、收放得当,与人配戏丝丝入扣,又不喧宾夺主、哗众取宠。

  萧长华还是一位戏曲艺术教育家,毕生以“传道、授业、解惑”为己任。1904年,“喜连成”科班成立之始,社长叶春善久慕萧长华博学多艺,聘他出任总教习。他在科班内执教36年,除教授丑行外,还教授生、旦、净等各行及文武诸戏,培养了雷喜福、侯喜瑞、马连良、于连泉、谭富英、马富禄、茹富蕙、裘盛戎、高盛麟、叶盛兰、叶盛章、毛世来、袁世海等大批著名演员。解放后,萧长华任中国戏曲学校校长,刘秀荣、袁国林、孙岳、张春孝、钮骠、李春城及其子盛萱、孙润增、润德、润年均得其薪传。他曾获1952年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大会颁发的奖状;1958年80寿辰时获文化部奖;曾当选为第二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,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届联合会委员,中国戏曲家常务理事

发表评论:
天涯博客欢迎您!